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    求助申请      我要投诉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老年人要警惕这几种不法形式

非法集资,老年人要警惕这几种不法形式

来源: 首都金融安全    2020-03-16 12:08:15   参与跟帖 0    浏览次数:125
  

反传销之窗网发布: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健康养老”“销售保健品”“投资理财”等幌子,采取欺骗诱导、虚假宣传等方式诱骗老年人将养老钱投入。所谓的高额回报项目,导致不少老年人最终血本无归,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骗局主要有哪些?




一是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公寓”、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个别机构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2018年11月,安徽黄山市黄山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借助养老机构进行集资诈骗的案件:当地一家名为黄山孝为先的养老机构以发展养生会员、养老服务、借款等方式,许以7%到40%不等的高额利息,和投资人签订会员制养老、养老入住、借款等各种形式的合同。至案发时,该企业已向近1300人集资65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二是以销售“老年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多地曝出以销售老年保健品、收藏品、推销老人旅游项目等为噱头的集资诈骗案件,个别案件甚至带有传销性质。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老人在银行销售经理诱导下购买所谓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理财产品”,最终近千万元巨款血本无归的案件。老人受骗2年后方知是非法集资,案发时该项目已经集资4400多万元。



不法分子诱骗老年人

参与非法集资

通常有这么几步



一是免费礼品引诱老年人参与活动、讲座。通过散发传单、口口相传、上门推销等方式,以免费鸡蛋、面条、米油等为诱饵诱惑老年人参与。


二是打亲情牌博取老人信任。一对一与老人进行聊天,经常嘘寒问暖,带老人免费旅游、送生日礼物等温柔陷阱骗取老人信任。


三是高回报忽悠老人投资。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虚构项目、伪造资质,以虚假承诺的保本保息、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


老年人应该怎么防范

误入非法集资陷阱





骗子着实可恶,老年人也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多参加政府举办的宣传活动,学习防骗知识。但是老年人毕竟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判别能力不足,往往很难识别非法集资骗局。做子女的,对老年人要多提醒、多关爱。


第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多关心和陪伴父母,关爱老人生活和身体健康。


第二要告诫老年人克服贪念。打消老年人“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建议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优先考虑国债、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方式,而且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去银行购买,切不可贪图高利息高回报。


第三要提醒老年人量力而行。老年人手头的钱往往是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养老钱,一旦资金受损,会给晚年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投资理财一定要量力而行。


分享到: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 (已有 0 人表态)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非法集资,老年人要警惕这几种不法形式] 的评论
总共:0条 评论
已有0条跟帖
 匿名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